HTTP/1.1 200 OK Accept-Ranges: bytes Content-Length: 16499 Content-Type: text/html Date: Mon, 30 Jun 2025 21:26:06 GMT Server: Eol-SecEdge-v139 Set-Cookie: cookiesession1=678B2875YZABEFGHIJKLMNOPQRST73FB;Expires=Tue, 30 Jun 2026 21:26:06 GMT;Path=/;HttpOnly Strict-Transport-Security: max-age=31536000 Vary: Accept-Encoding X-Cache: BYPASS, Set-Cookie X-Frame-Options: SAMEORIGIN
2023年4月,窦贤康被任命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以下简称自然科学基金委)主任。窦贤康是中国科学院院士,长期从事中高层大气相关研究,曾带领团队自主研制了一系列先进的激光雷达观测系统。此前,窦贤康在2016至2022年担任武汉大学校长。履新自然科学基金委后,窦贤康带领自然科学基金委开启了一系列改革,包括开展评审专家“被打招呼”顽疾专项整治,进行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项目结题分级评价及延续资助,向港澳地区开放“杰青”项目申请,试点资助优秀博士生和优秀本科生,将女性科研人员申请“杰青”项目年龄限制放宽至48岁等。
近期,窦贤康接受《国家科学评论》(National Science Review, NSR)专访,对这些改革举措进行详细解读。他相信,只有不断探索、积极尝试、勇于改革,才能让科学基金更好地承担起支持基础研究、应用基础研究和科技人才培养的职责使命。
自然科学基金委的职能定位与资助体系
NSR:2023年3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方案》,其中包括科技部重组、组建中央科技委员会等要求。这给自然科学基金委带来了什么样的变化?
窦贤康:
2014年实施的《365体育官网:深化中央财政科技计划(专项基金等)管理方案》明确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战略定位:资助基础研究和科学前沿探索、支持人才和团队建设、增强源头创新能力。新一轮国家机构改革后,原属于科技部的中国21世纪议程管理中心和高技术研究发展中心划入自然科学基金委,这是把握基础研究发展规律,结合科学基金新时代职责定位,统筹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作出的系统性部署,对整合科技资源,打通创新全链条,进一步发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支持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主渠道功能,推动基础研究高质量发展,夯实科技创新根基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NSR:自然科学基金委的资助项目主要有哪些类型?它们是怎样形成完整的资助体系的?
窦贤康:
自然科学基金委共有18种资助项目,可分为三类。
第一类是研究类项目,包括面上项目、重点项目、重大项目等,旨在鼓励科学家进行各领域的自由探索,并统筹学科布局、突出重点领域、推动学科交叉、增强原始创新能力。原创性的重大科学发现常常是随机涌现的。所以自然科学基金委一个非常重要的责任就是要量大面广地为广大科研人员提供长期、稳定的支持。特别是要保证学科覆盖面。
第二类是人才类项目,包括优青、杰青、群体项目、基础科学中心项目等,2023年试点直接资助优秀本科生和博士生。通过这一系列人才项目,我们希望形成从大学本科开始,贯穿科学家整个职业生涯的成体系、成链条的人才队伍支持和培养机制。
第三类是环境项目,主要是支持原创性科学仪器研制、加强条件支撑、优化基础研究发展环境。自然科学基金委支持的科学仪器研发,不包括通用仪器,而是解决特定科学问题所需要的原创性仪器。
窦贤康 图源:基金委官网
科学基金项目评审:严防“打招呼”,维护公平公正
NSR:自然科学基金委在防范整治“打招呼”、维护评审公正方面有哪些新举措?
窦贤康:
2023年,自然科学基金委开展了防范评审专家被“打招呼”顽疾专项整治,坚持“正面引导、严明纪法、极限防守、严肃惩戒”的原则。
在“正面引导”方面,我们通过各种宣讲活动,让科研人员意识到科研行为不端和学术氛围不正的严重危害,主动拒绝“打招呼”。
在“极限防守”方面,我们采取了多种举措。比如,制定《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评审请托行为禁止清单》,明确告诉大家哪些行为是不允许的。同时更重要的是让评审专家恪守底线,让“打招呼”失能失效。
在“严肃惩处”方面,一旦发现并查实问题,我们会采取严厉的惩罚措施,甚至可能终身不允许申请科学基金项目或担任评审专家。
这些措施实施后,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据第三方调查结果显示,评审专家反映“打招呼”比例有了较大幅度下降。下一步,我们将继续推进评审专家被“打招呼”顽疾专项整治,总结实施经验,建立覆盖评审全流程的工作机制和制度体系,持续做好正面引导,做到思想不松、压力不降、氛围不减,推进专项整治工作制度化、长效化,尽最大努力让“打招呼”不起作用。
人才项目改革:支持中国最有活力的一线科学家
NSR:您担任自然科学基金委主任以来,对人才项目进行了不少调整。这些调整和改革的目标是什么?
窦贤康:
我来自然科学基金委后有一个非常清晰的目标,就是要把国家有限的经费用于支持中国最有活力的一线科学家,不断提升科学基金资助效能。我们提出的一系列改革举措,包括杰青连续支持、试点资助优秀研究生和本科生等,都是为了这一目标。
为了使科学基金项目评审更有活力、更贴近科研一线,我们还希望在各个层面加大青年科研人员的参与度。2023年,科学基金项目评审专家中,45岁以下专家占比不低于三分之一。
NSR:杰青改革引发了很多讨论,请您介绍一下相关情况。
窦贤康:
我们对杰青项目进行了比较大的改革,将从2024年开始,突出项目属性,对优秀的项目负责人进行连续支持。具体来讲,就是要在项目资助期满时进行分级评价,确定“优秀”“良好”“差”的评价等级并将其反馈依托单位作为杰青项目负责人科研表现的评价参考。其中,评价结果排在前20%的“获得延续资助”,接下来五年资助强度加倍达到800万元,五年之后再次择优遴选50%给予第三个五年1600万元的资助,集中优势资源培养高水平领军人才。
这项改革有两个主要考虑:一是可以为优秀的研究人员提供长周期支持;二是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避免“帽子化”、“终身制”等问题——获得杰青项目资助后,项目负责人要认识到这只是科研工作新的起点,要更加努力地开展创新研究。
2024年,我们会将杰青项目向港澳开放,连同之前已经开放的优青项目和青年基金项目,对于港澳地区和内地依托单位采用相同的资助模式和评审标准,一视同仁、同台竞争、择优资助,形成一个更加开放和公平的环境,进一步加强港澳地区基础研究人才培养。
NSR:2023年开始试点的本科生资助项目备受关注。这一项目将如何实施?希望获得怎样的成效?
窦贤康:
我们试点对本科生进行资助的目的,是希望挑选出一些有志于科学研究并且学有余力的本科生,帮助他们在更早的阶段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如果说在项目结束时,他们自主从事科研的主动性有了比较大的提高,我们的目的也就达到了。
项目启动后,我们发现确实存在一批非常优秀、值得资助的本科生。我们组织了近几年刚获得杰青项目资助的一线科学家对这些本科生进行全程考察和指导。?